“ 政策暖心、企业安心、未来有信心。”9月26日亚金配资,在深圳举行的海南自贸港财税政策高峰论坛上,一位企业代表道出了与会者的共同感受。这场由海南省财政厅和招商银行主办的论坛,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近140家企业的超160名代表参加。
“我们到深圳来,主要方向是民营企业。今天参会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66%。”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深圳推介会是海南省财政厅系列财税主题推介会的第二站,此前在上海的活动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后续还有一场推介会准备放在北京。
9月26日,由海南省财政厅和招商银行主办的海南自贸港财税政策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
为何瞄准深圳民企?
海南自贸港建设瞄准深圳民营企业,背后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深圳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38家深圳入围企业中有25家为民营企业,占比近七成。在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25家深圳民营企业上榜。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民企皆从这里孕育出。
“海南最近的邻居就是大湾区,我们最亲的伙伴也应该是大湾区。”蔡强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点明选择深圳的深层考虑:海南自贸港建设要紧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人才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产业配套优势,这些都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所必需的,希望能够通过海南自贸港的政策机遇加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项优势,最后形成发展共赢的合力。
深圳民企的敏锐嗅觉和快速决策能力亚金配资,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所需的活力高度契合。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秘书长曾莹表示:“海南的‘双15%’政策对我们创投机构投资的大部分早期高新技术企业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除“双15%”政策之外,“零关税”政策进一步扩大也是强吸引力之一。海南全岛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范围将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比例达到74%,比封关前提高近53个百分点。对于企业而言,这些正是“真金白银”的实惠,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长期战略布局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本次论坛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近140家超过160名企业代表参加。
今年7月23日国新办宣布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12月18日启动后,市场对海南的兴趣骤然升温。蔡强在采访中提到:“我们接到了很多的咨询,企业都在问的问题很专业、很具体,和之前一般性的了解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政策红利的确定性与民营资本的灵活性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海南选择此时向深圳民企抛出橄榄枝,正是看中了这种优势互补的潜力。
政策红利如何转化为投资动力?
从企业角度看亚金配资,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动力?参与论坛的深圳企业家们给出了专业而具体的回答。
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会长黄小荣分析认为:“海南与前海、横琴等其他高水平自贸区相比,优势不在于‘人有我也有’的精细化,而在于‘人无我有’的独特性和‘面向未来’的战略纵深。”她指出,税收优惠政策是吸引企业到海南投资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但最终投资决策还需综合评估市场、人才、产业链等基础条件。
曾莹从创投行业角度补充道:“除了双15%以外,跨境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确实也有助于我们一些两头在外的被投项目到海南落地,然后把业务往全国和全球进行拓展。”她透露,许多深圳的投资机构已在海南设立分公司或分部,既希望享受税收优惠,也期待在海南找到适合的投资标的。
在互动环节,海南省财政厅等相关单位就企业关心的政策问题,在现场与企业代表进行交流。
“深圳前海更突出金融、法律和香港衔接优势,而海南的‘零关税’和加工增值政策适合研发样品、试产和产业化落地。”对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来说,三聚阳光知识产权集团香港分公司总经理张治华则是看到了差异化机遇。他认为,两地可形成差异化互补:前海偏重“金融+交易”,海南侧重“孵化+产业化”。
深圳市海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群则关注到具体产业机遇:“我们比较关注跨境电商和人工智能领域。”他透露,商会目前已成立相关专业委员会,推动大湾区300多名从事跨境电商的海南籍年轻人返乡发展。
湾港联动如何激发协同效应?
海南与深圳的“湾港联动”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独特机遇,两地在资源禀赋上具有明显互补性。蔡强强调:“我们跟深圳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一个协作关系。”他希望通过政策介绍,将海南的政策传导到深圳的市场主体中,使这些主体可以根据海南的政策并结合深圳的特色和优势来进行更好的未来发展配置。
海南与深圳的“湾港联动”并非简单的区域合作,而是基于资源禀赋互补的深度协同。深圳拥有成熟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而海南则拥有自贸港政策的独特优势。两相结合,可形成如“前店后厂”式的合作模式,企业可以将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放在海南享受税收优惠,同时利用深圳的产业配套优势进行生产制造。
黄小荣进一步阐释了这种协同效应的具体形态:“以我们前海方舟为例,目前前海方舟基金群投资项目超过2000个,会向投资组合中适合的企业(例如,其业务涉及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大健康、数字经济等)推介海南的机遇,并组织他们与海南当地政府、产业园区进行对接。”作为创投机构,他们可以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在投资企业与海南自贸港之间架起桥梁。
这种“湾港联动”的模式,有助于实现两地在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贸港封关倒计时,海南与深圳民营企业的握手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全岛封关运作的临近,更多的广东民企正在重新评估海南在自身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选择海南就是选择机遇,投资海南就是投资未来”,这句在海南民企推介会上被频频提及的话,正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共识。
文/图:南方+记者 黄倩 发自深圳
思考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